首页 火币app官网下载文章正文

临江战役前,陈云力排众议保住南满,四场战斗下来证明高瞻远瞩

火币app官网下载 2022年10月21日 11:03 103 Connor

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陷入极为困难的处境。

194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下达指示: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从而在东北形成了以林彪为党、政、军一担挑的领导格局。

对于林彪而言,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是当务之急。

四平保卫战后,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撤到松花江以北的北满地区,而萧华和程世才等领导的部队还留在南满作战,东北民主联军被国民党军一切为二,无法建立有效联系。

很多年轻的同学不知道南满与北满是什么意思,这是日俄战争后日俄帝国主力势力瓜分中国时形成的特殊地理名词。

南满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东南部的辽东半岛,北接沈阳,南靠大连,是一个十分具有战略地理位置的地区,不但土地肥沃,交通发达,而且物产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都把这里当做了战略区域来发展,杜聿明率领下的全美械国民党军依托辽河平原南征北战,北面打下四平后,连下长春,剑指北满,南面也相继攻占营口、鞍山等大城市。

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的四万多人被压缩在辽东丘陵与长白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也就是现在辽东东部与吉林东南部的一些沟谷地带。

但是南满地区依然是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最富裕的一块根据地,在根据地的四万多人,武器甚至比北满的主力部队还要好。这让蒋介石如芒在背,认为务必要消灭这股武装力量。

1946年10月,东北的国民党军在四平保卫战后经过四个月的休整,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也就是先肃清中共在南满的武装力量,解除后顾之忧,再挥军北上,全力攻打在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从而实现完全占领东北的战略企图。

为了吃掉南满,蒋介石调集8个主力整编师,共计10余万人,兵分三路向南满进发。

首先遭遇国民党进攻的是东北民主联军辽南军区,面对国民党新6军及新52军这样的精锐部队,辽南军区的部队不得不撤入当时还被苏军控制的“关东州”,才免遭打击。

展开全文

到11月1日,国民党军先后占领安东、凤城、桓仁、通化等地,到11月中旬又占据辑安,连日来的攻城略地,使得南满根据地急剧缩减。只剩下临江、长白、蒙江、抚松等四个县城,这个地区由于山地较多,不但环境恶劣,还有大量的土匪,使得南满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早在国民党大举进攻南满之前,林彪每天都在关注南满局势的变化,认为这样下去不行,必须派有能力的干部前去指导工作,扭转时局,但是东北局很多人都对南满局势不看好,这个人还真就不好选。

就在林彪犯难之时,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的陈云主动请缨,要到南满去工作,当时在大连搞军工生产来东北局汇报工作的萧劲光也请求去南满工作。有了这两位资历颇深,又立场坚定的人去领导南满的工作,让林彪看到了一线希望。

10月31日,林彪电告中央:“决定陈云、萧劲光两同志担任南满的领导,免得南满垮台……只要领导加强,才能好,有可为,否则影响东北整个局势甚大。”

中共中央批准后,陈云担任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任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

此去路途凶险,陈云在到南满赴任前曾对自己的秘书王玉清说:“我是自告奋勇到南满的,你怎么样?是去南满,还是留在北满?”王玉清没有犹豫,当即表示愿意到南满去工作。

可以说,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陈云能够担负起如此重要的工作,自告奋勇去到险境中去,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由于当时北满与南满的通道已经被封锁,陈云10月27日从哈尔滨启程后,经过杜丹江、图们,再取道朝鲜,整整经过一个多月艰难的行程,于11月27日才到达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

随即组建了中共南满分局,将党中央与东北局的指示传达给了南满的同志,肯定了辽东军区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坚持南满斗争。

陈云到达的时候,南满大片根据地已经丧失,陈云深知此时南满同志的思想工作不太好做,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来到南满的目的不是让大家放弃南满的,而是坚持南满的。

在林彪、陈云等人看来,只有南满坚持作战,才能让国民党军分散兵力,从而疲于两面作战,如果放弃南满,则意味着国民党军再无后顾之忧,就可以集中兵力打击北满,这样的话,北满的处境就会很艰难,整个东北的局势都会变得艰难。

12月11日,萧劲光在七道江前线指挥所召集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在一间小屋子里,萧劲光做了坚持南满作战的动员,要大家坚持南满根据地作战。

尽管萧劲光的讲话很有感染力,但是参加会议的南满干部却响应不起来,因为国民党精锐武装力量半个多月的打击后,大片根据地丢失,只剩下这点地盘。在这个地盘里,老百姓不过23万人,而南满部队总人数多达三四万人,根本就无法供应这么多部队的物资。

当时很多干部没有御寒的装备,经常露宿在外面,吃的也是啃不动的窝头和酸菜,实在是太艰苦了。

大家在会议上,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起来,然后话题一点点就转向了,到底是坚守南满,还是放弃南满。大多数干部情绪都很低沉,能否坚持下去,真是一个问题。

随着冬季来临,东北的天气格外寒冷,尤其是长白山附近,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40度,冰雪覆盖半条腿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光说坚持就能坚持下去的。

很多干部都有意见,除了一小部分干部认为把队伍分散开来打游击进行坚持外,大多数同志都认为南满坚持不下去了,有的干部主张撤到北满去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会和,还有的干部认为可以撤退到朝鲜,还有的同志认为应该打一仗看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会议进行了两天,各种各样的论调都有,大家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南满的主力部队第三、四纵队甚至已经做好准备,时刻准备北上渡过松花江,把地方武装留下来继续打游击。

当时国民党军已经打算进行下一步的进攻了,可南满军队到底应该怎么样发展,还迟迟未能统一意见。正在南满的同志意志动摇的时候,12月13日,陈云顶着漫天飞雪从临江赶到七道江前线指挥所,跟南满的同志作思想工作。

陈云在会上,给大家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东北的国民党军就好像一头牛,牛头是冲着北满去的,但是牛尾巴却留在了南满,假如我们放弃了南满,那么国民党军就会肆无忌惮的向北冲过去,到时候不但南满没了,北满也保不住。如果我们能够在南满牵住国民党的尾巴,就会让国民党首尾不能相顾。

看到还有同志心存顾虑,认为还有变数,陈云同志压低了声音,下达了最后的通知:“我是来拍板的,拍板坚持南满,三、四纵队全部留下,一个人都不走。”这一句话声音不大,但是掷地有声,分量很重,与会的干部终于下定决心,坚持在南满战斗。

我军向来讲究军事民主,但是在有些时候,尤其是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动摇时,必须有坚强的魄力,才能够让大家下定决心。可以说,正是陈云在关键时刻的力排众议,才让南满的同志摆脱了对国民党军的恐惧。

接下来就是具体商量如何坚守南满的问题了,12月14日,陈云再次主持召开了会议,本着军事民主的原则问大家:“你们看,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做呀?”

大家开始建言献策,既然要做文章,那能做大文章就做大文章,不能做大文章就做小文章,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会议从白天一直开到凌晨,最后得出了很多有用的方案,后来陈云向东北局汇报的时候说:“首先应该确定,南满准备打烂坛坛罐罐,吸住敌人,使之不能北进,以便北满争取时间”,“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3纵、4纵队打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以争取较完整的长白山。从全局来看,这种决心十分必要。”

在陈云卓有成效的带动下,南满同志基本统一了思想,最后制定了坚守南满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南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密切配合,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

最后就有了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为东北战场扭转局势奠定了基础。

临江就是现在吉林省白山市所辖的县级市,当时也就是一座小县城,但是这里却是长白山腹地,距离朝鲜也只有鸭绿江一条河。

国民党军为了完成其先解决南满,再向北满进军的方案,在1946年12月中旬开始,到1947年4月,连续四次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

12月17日,也就是七道江会议结束的第三天,国民党在东北军政的二号人物郑洞国就指挥六个整编师的兵力,兵分三路向临江进犯,本以为胜利在望的郑洞国却没有想到,这一次南满部队不但没有撤退,反而主动出击。

12月18日,陈云与萧劲光派遣主力4纵直接插入敌后,打郑洞国个措手不及,不得不调遣两个师回过头去追击4纵,此举极大的减轻了临江地区的防守压力。

见到南满部队不但坚持作战,甚至主动出击,林彪很高兴,随即电告陈云、萧劲光,北满也决定主动下松花江南出击,以配合南满行动。

1947年1月5日,北满集中12个师的兵力,开展“一下江南”作战,歼敌4000余人,极大的帮助南满创造了声势,南满3纵与4纵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最终以歼敌5000人的成果,取得了一保临江的胜利。

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才歼敌5000,也什么值得吹的,那是因为不知道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美械师有多厉害,之前辽东军区曾调集7个团围歼国民党新6军一个团,不但没成功,还吃了大亏。

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民主联军个别士兵,对于全美国民党军是有一定恐惧心理的。之所以能够在一保临江战役中取胜,除了是我们的战术正确外,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中坚持了下来。

当时南满部队,不但缺乏补给,甚至御寒的装备都不够,在严寒之下,连枪栓都能冻住,为此战士们用衣服把枪包裹起来,用草来御寒。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军也给国民党军上了一课,国民党军再精锐的美械师也施展不开,故而被我军挫败。

一保临江战役的获胜是一场意志对武器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部队的士气,让战士们发现,原来美械师也是可以打败的。

一保临江战役后,参加过中国远征军,打过无数恶仗的国民党将领郑洞国根本不相信自己会败在南满部队的手中。

1947年2月3日郑洞国又紧急集结4个师的兵力,再次来犯,南满的领导经过商议后,决定对孤军深入的195师进行打击。

由于这段时间太过寒冷,在我军发起攻势后,国民党军的汽车竟然打不起火,经过一天的激战,南满部队先是消灭195师的一个营,随后又将195师主力包围,最终歼敌3900人,取得了二保临江的胜利。

两战两捷后,我军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了起来,这一次杜聿明亲自出马,于2月16日再次调集5个师开展进攻,与此同时,林彪早在2月13日在北方发起二下江南作战,极大的声援了南满部队作战。杜聿明部被南满部队顺利打败后,杜聿明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硬茬子。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借助严寒的冬天,通过南满和北满两个战场,将国民党搞得两头跑,打得杜聿明是晕头转向。战场上打了败仗,杜聿明没有法跟老蒋交待,就谎报军情,说自己打了胜仗。

当时蒋介石还以为东北民主联军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因此越级下令给陈明仁和孙立人,让其率领71军和新1军北上追击林彪,以彻底打垮林彪。

这下杜聿明慌了,紧急给在前线的陈明仁和孙立人发报,让他们撤回来,陈明仁和孙立人认为这是杜聿明怕他们立功,也就没听杜聿明的,反正有老蒋的命令在手。

等到进入北满腹地才发现,原来杜聿明没有骗他们,再想要撤退已经来不及,3月8日,林彪发起三下江南战斗,连续10天作战,3月16日在取得重大战果后,避免不必要的危险,林彪才下令撤回。

为配合北满三下江南战斗,南满也于3月20日下令攻打通化,虽然没有得手,却成功吸引国民党主力再次攻打临江。

这一次郑洞国不敢再掉以轻心,调集了所有能集结的兵力,发动第四次进攻,企图一举将我南满部队打垮。

临江战役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陈云与萧劲光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号召全体战士,坚决抵抗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南满的胜利果实。

在第四次临江战役时,陈云始终身处一线,与将士们在一起,关键时刻将自己的警卫班都送上了前线。

为了给南满的战士打气,陈云在带病的情况下,起草了《关于全党动员起来粉碎敌人第四次进攻的通令》,在这份动员令中,陈云说:“我们必须不惜以任何代价,决心打若干恶仗、硬仗、大仗,以消灭敌之力量,粉碎敌之进攻。”

4月1日,国民党第13军89师推进速度靠前,我军随即决定对其进行歼灭作战,在诱敌深入后,对其进行围歼,经过激烈的交战后,全歼国民党军1万多人,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最终胜利。

三下江南与四保临江连续作战3个多月,是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与北满兵分两地,联动作战的典范,相互协同,打得国民党军首尾不能相顾。整场战斗下来,消灭国民党军5个师,毙伤19000人,俘虏40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弹药不计其数。

可以说,这次胜利来的相当不易,是我军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中,以弱战强,创造的辉煌战役,歼灭的国民党军虽然人数不多,却都是国民党军的精锐所在,想要再补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陈云力排众议,稳定军心,没有让南满垮台,是立了大功的,战后证明,这是极具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

陈云在四保临江胜利后,打着有力的手势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是解放全东北,第二是解放全中国!

1946年5月以后,春天到来了,东北民主联军寒冷的冬天也过去了,东北解放战场开始转入反攻阶段。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huobi) | 火币全球站官网入口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