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app官网下载文章正文

​垂体微腺瘤、垂体大腺瘤丨影像诊断要点

火币app官网下载 2022年11月09日 08:35 63 Connor

垂体丨正常表现 & 垂体瘤丨影像诊断

垂体增生丨临床特点及MRI表现

垂体微腺瘤

概述

微腺瘤:直径<10mm

微腺瘤:直径<10mm

影像

见于鞍内;罕见垂体窝外异位起源

最佳技术=动态增强薄层T1WI MR

常强化,但较邻近的正常垂体慢

警惕:10%~30%只有在动态增强扫描时才能发现

见于鞍内;罕见垂体窝外异位起源

最佳技术=动态增强薄层T1WI MR

常强化,但较邻近的正常垂体慢

警惕:10%~30%只有在动态增强扫描时才能发现

主要的鉴别诊断

Rathke裂

颅咽管瘤

垂体增生

其他非肿瘤性囊肿(如中间部囊肿)

Rathke裂

颅咽管瘤

垂体增生

其他非肿瘤性囊肿(如中间部囊肿)

病理

腺瘤几乎均为WHOⅠ级

垂体癌极其罕见

展开全文

腺瘤几乎均为WHOⅠ级

垂体癌极其罕见

临床要点

分泌性肿瘤的症状依据类型不同而异,无症状/无功能性最常见

15%~17%为尸检偶然发现

垂体“偶发瘤”见于6%~27%的MR扫描(甚至在儿童中也常见)

分泌性肿瘤的症状依据类型不同而异,无症状/无功能性最常见

15%~17%为尸检偶然发现

垂体“偶发瘤”见于6%~27%的MR扫描(甚至在儿童中也常见)

诊断纲要

垂体内“充盈缺损”可能是良性非肿瘤性囊肿或偶然发现的微腺瘤

垂体内“充盈缺损”可能是良性非肿瘤性囊肿或偶然发现的微腺瘤

(左)冠状位图显示小的微腺瘤(箭)使右侧垂体轻度扩大,漏斗左移。

(右)冠状位显微病理学显示正常垂体包绕一小的无功能微腺瘤,为尸检偶然发现。

(左) 冠状位T1WI C+MR显示轻度扩大的垂体内有一强化稍弱的病灶。患者无症状,该病灶为偶然发现。垂体“偶发瘤”常见(见于15%~20%的病例) ,可能代表无功能性腺瘤或非肿瘤性囊肿(如中间部囊肿或Rathke裂囊肿) 。

(右) 一例催乳素升高的女性患者,冠状位T1WI MR显示垂体左侧部内一8mm的结节。多数微腺瘤位于侧方。

(左) 冠状位动态T1WI C+MR显示正常垂体强化。因垂体左侧的病灶比正常垂体强化慢,8mm的病变清楚可见。

(右) 动态增强后,冠状位T1WI C+MR显示病灶明显延迟强化。如果结节没有局部增大,在标准T1WI C+扫描上不能辨认。

(左) 一例无症状患者,冠状位CECT显示垂体内小的无强化灶。

(右) 同一患者,矢状位T1WI C+MR显示垂体轻度增大,CT扫描上的小病灶可见,无强化。在对比增强CT和MR扫描中,垂体“偶发瘤”常见。

垂体大腺瘤

影像

向上延伸的垂体大腺瘤=成人最常见的鞍上肿块

最佳影像技术:MR(包括矢状位/冠状位薄层T1/T2WI平扫)

与垂体不可区分的鞍区肿块

肿块即腺体

大腺瘤通常相对于灰质呈等信号

海绵窦受侵难以确定(内侧壁薄弱)

显著强化,常不均匀

向上延伸的垂体大腺瘤=成人最常见的鞍上肿块

最佳影像技术:MR(包括矢状位/冠状位薄层T1/T2WI平扫)

与垂体不可区分的鞍区肿块

肿块即腺体

大腺瘤通常相对于灰质呈等信号

海绵窦受侵难以确定(内侧壁薄弱)

显著强化,常不均匀

主要的鉴别诊断

垂体增生

囊状动脉瘤

脑膜瘤(鞍膈的)

转移瘤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颅咽管瘤

垂体增生

囊状动脉瘤

脑膜瘤(鞍膈的)

转移瘤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颅咽管瘤

病理

WHO I级

MIB-1>1%提示早期复发,快速再生

侵袭性腺瘤>>垂体癌(罕见)

WHO I级

MIB-1>1%提示早期复发,快速再生

侵袭性腺瘤>>垂体癌(罕见)

临床要点

警惕!青春期/青春期前男性的“腺瘤样”肿块可能为继发于靶腺功能衰竭的增生

警惕!青春期/青春期前男性的“腺瘤样”肿块可能为继发于靶腺功能衰竭的增生

诊断纲要

无论看上去多么具有侵袭性,垂体瘤几乎从来不是恶性

(左)冠状位图显示“雪人样”或“8字形”鞍区/鞍上肿块(弯箭)。病灶内有小的出血灶(空箭)和囊变(直箭),垂体与肿块不可区分;事实上,腺体即肿块。

(右)大体病理显示大腺瘤通过鞍膈向上延伸进人鞍上池(箭),向侧方生长进人海绵窦(弯箭),图像中去除了部分海绵窦顶壁。

(左) 冠状位T1WI MR显示典型的“8字形”或“雪人样”垂体大腺瘤。垂体与肿块不可区分;腺体即肿块。

(右) 同一位患者,矢状位T2WI薄层扫描显示肿瘤(箭)使蝶鞍(空箭)扩大、加深。相对于灰质,肿瘤呈等信号。

(左) 一例乳腺发育、催乳素明显升高的中年男性,矢状位T1WI显示巨大的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侵蚀斜坡,并延伸进入蝶窦和鼻咽部。

(右) 同一患者,轴位T1WI C+MR显示肿瘤侵及并破坏斜坡。肿瘤包裹右侧颈内动脉(弯箭),但没有使其闭塞。

(左) 冠状位T2WI MR显示垂体大腺瘤的囊肿(弯箭)和出血灶(空箭)。肿瘤侵及海绵窦。

(右)一例巨大的侵袭性腺瘤患者,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静脉早期侧位图显示肿瘤明显“染色”(箭)。大腺瘤常血供丰富。

(左) 轴位T2WI MR显示大腺瘤伴高信号囊肿。这可能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中阻塞的间质液体。

(右)一例长期肢端肥大症的30岁男性患者,矢状位T1WI MR显示垂体大腺瘤侵及蝶窦(直箭)。请注意颅骨(空箭)增厚,额窦(弯箭)扩大。

↓ 内容节选自图书:

《脑部影像诊断学》 主译:吴文平 等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关注和支持!

你的阅读就是知识存在的意义!

你的经验就是医者仁心的基石!

1000个鉴别诊断病例读片

【每日一例】熊猫放射陪你读片

熊猫放射【小打卡读片系列】:

【中枢头颈】病例库

【呼吸循环】病例库

【消化系统】病例库

【骨骼肌肉】病例库

【急诊影像】病例库

【X 线诊断】病例库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huobi) | 火币全球站官网入口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