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pro官网下载文章正文

他是曹操最倚重的人,为何被一个空盒逼死?答案简单,与关羽相似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2年10月28日 08:06 52 Connor

若论三国乱世,其中最为出彩的当属“奸雄”曹操。对于这一点见仁见智,有人喜欢刘备,因为他从无到有建立起偌大的蜀汉王朝,称得上是三国中的“励志榜样”了;当然也有人对“孙权”颇有好感,无外乎江东虎踞龙盘,却并不像魏蜀两国一样屡受外敌入侵。至于曹操,虽有“奸雄”之名却无自立之实,虽背“汉贼”恶号却仍旧为人豁达;这还只是“曹操”性格。

况且“曹操”文武兼备,论文采想来不比三国中任何一位名士差,论用人也不比“刘备”眼光低。更何况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无外乎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坐上皇帝的宝座;说来说去,三国本无正邪之分,而实力最强的“曹操”自然称得上是群雄之首。当然,“曹操”一人之力肯定不能做到实力最强,这还要得益于手下一大帮的贤臣猛将;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究竟谁才是他最为倚重的人呢?

这个问题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说曹操最倚重猛将“典韦”,想当年与张绣一战,若不是有他保驾想必曹操早死多时;一样的理由,也有人说是“虎侯”许褚、张辽的。这些猛将固然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但在建国理政方面,恐怕非“郭嘉”、“荀彧”、“程昱”这三人莫属。对于“曹操”最倚重这三人中的哪一个也是众说纷纭,或许前期“郭嘉”可称第一,但其早逝也是莫大的遗憾;因此,曹操所倚重者非“荀彧”莫属。

展开全文

简单介绍一下“荀彧”,其人少有才名,更被人称赞为“王佐之才”,而且还为董卓当过官;后来“袁绍”还亲自将他请至冀州为官。当时“袁绍”称得上是中原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一方,而且荀彧的弟弟“荀谌”,还有同郡名士“辛评”、“郭图”都在冀州为官;这么看,“荀彧”日后定能大展宏图。可“荀彧”并非攀龙附凤之辈,在数次接触后他就敏锐的发现袁绍虽是临时的“天下第一”,可此人却并非是自己理想中的“明主”。

直到公元191年,“荀彧”与曹操一番交谈后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曹操甚至称他为“自己的子房”;而当时的“荀彧”只有29岁。再之后曹操得“荀彧”如虎添翼,提议“挟天子以令诸侯”、灭吕布、除袁绍、并袁术等等,大小战役皆有奇谋建树;可以说最了解曹操的是“荀彧”,给予支持最多的还是“荀彧”,甚至陪在身边时间最长的仍是“荀彧”。

当然这里说的比较简单,其中错综复杂;但总结起来,“荀彧”堪称是曹操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对于这一点或许也有不同声音,其主要理由是“荀彧”跟随曹操出征作战的例子并不多,更多的则是“看家”,因此不能说他是曹操最倚重的人;的确,若论打仗冲锋,十个“荀彧”也比不了一个“张辽”。可是,纵使“曹操”如何南征北战,其大本营才是重中之重;不要简单的理解成“看家”,三国乱世中城池易主的例子很常见,“荀彧”看家其实跟曹操打仗一样的重要。

纵观曹操和荀彧这对搭档的一生,大多数貌似亲密无间,实则心中各有思量;为什么说曹操和荀彧两人并非铁板一块呢?从两人的后半生足以证明。就在公元212年,曹操还是给老朋友送去了一个空盒子,就此辅佐一生的“荀彧”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一点后世争议很大,一种声音说是曹操用完了“荀彧”,借空盒(盒子不装东西就等于无用)逼死了他;另一种声音则是说“荀彧”想多了,忧虑而亡。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年“荀彧”还是死在了曹操的手里;其主要原因是,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说白了就是二号皇帝),而“荀彧”坚决不同意。说到这里也引出了曹操和荀彧其实并非一路人;还是上述的话,三国中本无正邪之分,“曹操”与“荀彧”本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曹操”之所以半生南征北战,其目的自然不是替“大汉”除贼;但是“荀彧”的真正目的却正是为“大汉”平乱。

在“荀彧”的心目中,不管天下如何乱,所谓的“汉室”如何风雨飘摇,可是“汉朝”仍旧是合法政府;那么荀彧又为什么要委身于“汉贼”曹操呢? 再次强调,当时的三国纷争本就不分正邪,诸如刘备叫曹操“汉贼”,而曹操也称刘备为“乱党”;就是荀彧自己也对刘备不满,因为其也没得到所谓的汉朝皇帝授权就敢割据一方。之所以“荀彧”选择帮助曹操,因为他看准了“曹操”才是三国中真正能成大事之人;也正因如此,“荀彧”想借助曹操的力量来平息汉末纷争。

“曹操”虽是明主,也最有实力平息战争;但是“曹操”是人不是神,当身份地位足以称霸天下的时候,做皇帝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其实对于“曹操”这种谋图自立的想法很正常,当时汉室孱弱,与其让他苟活于世,还不如有能者居之;再比如当年的“刘邦”,原来说的信誓旦旦“灭暴秦以救万民”,可是最后呢?秦朝灭了之后刘邦仍旧没有罢休,反而又跟楚霸王争天下,之后还坐上了皇帝位;只可惜“荀彧”接受不了改朝换代的现实而已,或许在今天看来有些难以理解。

在三国乱世中,魏蜀吴三国帐下都有众多的良臣猛将,诸如“关羽”就跟荀彧很相似,只认“汉室”正统;因此也有了后来刘备自立“汉中王”,关羽表达不满的事例发生。插句题外话,后世对于“关羽”不经过命令就擅自北伐也是争议颇多;更多人认为关羽之所以擅自行动就是为了表达对刘备未经“汉室”任命就自立为王的不满。因为当时“关羽”不接受刘备的封官,来使说了句“您如果不接受任命,只怕以后要后悔。”

关键点就在“后悔”上,什么事情能让堂堂的关二爷后悔?后世人认为,这句话是指刘备自立汉中王,如果关羽强硬反对的话,其结果势必会反目成仇;这其实就是在逼迫关羽承认刘备“汉中王”的地位。虽然关羽忠义,但又不想放弃“汉室正统”的原则,因此才擅自出兵北伐,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杀”;当然,刘备最终也没出手施救。

放下关羽,再回到“荀彧”的身上。仔细看来,“荀彧”和关羽的遭遇又是何其相似;所不同之处是关羽尚有兵权可以反抗,而“荀彧”却只能默默的赴死。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huobi) | 火币全球站官网入口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