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交易所文章正文

吕布非死不可,但重点却不在他,刘备的态度才是关键,答案很简单

火币交易所 2022年10月28日 08:06 106 Connor

提及三国名将,蜀汉有关张赵马黄,曹魏有“五子良将”及典韦、许褚,就是东吴也有十二虎臣,这些熊虎之将都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英雄翘楚;可真的排资论辈,恐怕无人敢与“吕布”相提并论。说起这个“吕布”在汉末乱世中真可谓“战神”级别的存在,当年十八路诸侯围攻董卓,若不是有刘关张在,恐怕十八路军中未必有可胜“吕布”之人。

但是“吕布”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缺智少谋,不听陈宫之言终被俘与白门楼;当时“吕布”也没了往日威风,苦苦向曹操乞命,还妄图以助其争天下为诱饵。“曹操”其人素来爱才,像“吕布”这样的当世豪杰,若真能收其麾下,虽不至于唾手可得天下,但至少实力也会大增;可曹操身边的“刘备”却来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也正是这句话让曹操下定决心斩杀吕布。

或许后世觉得“吕布之死”颇为可惜,因此也有刘备故意将其置于死地的争议;当然,这种声音并非没有道理,如果说“刘备”不想置吕布于死地,说出来恐怕谁都不信。可是问题来了,“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素以宽厚著称,置人死地的情况确实不多,难道“吕布”真的非死不可吗?答案是肯定的,吕布必死无疑。

展开全文

要解释刘备与吕布之间的恩怨,还要先从“三让徐州”开始说起。当初刘备两袖清风,身边虽有关张追随,可在乱世中连块立锥之地都没有;这对于一个雄心壮志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好在陶谦“三让徐州”,将偌大的郡城交给了刘备;直白点说,刘备不过是碍于面子才有的“坚辞不受”,其实内心之喜已难用语言表达了。

有了一座偌大的“徐州”,刘备的雄心壮志终于有了基础,下一步本该继续开疆裂土,逐鹿中原;可与此同时,徐州城下来了逃难的“吕布”。其实“吕布”早投袁绍,可因为品行不端被袁绍所厌,这才又投靠的“刘备”。刘备心中也知道“吕布”并非善类,因此犹豫良久后才开城迎接;究其根源,刘备之所以接纳,其目的很明显是妄想利用“吕布”的勇猛来帮助自己;既然如此,那就谈不上什么恩情。

可“刘备”还是高估了自己,在袁术来攻之时,吕布却在自己背后插了一刀;原因不过是“吕布”收了袁术的好处。就在偌大的“徐州”将要落入他人之手时,“吝啬鬼”袁术却未能兑现承诺给“吕布”的好处;这才致使“吕布”又与刘备结成了同盟关系。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大概,事实却并没这么简单;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所谓的“同盟”对于吕布和刘备来说都是一种委曲求全。

“吕布”迎刘备不过是想增强徐州实力而已;但对于“刘备”来说却是切齿之恨。要知道“刘备”好不容易得来一郡之地,这块地盘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刘备曾有收留“吕布”之恩。今天吕布虽没有杀刘备,但徐州却反客为主;名义上是吕布“赏赐”给刘备一座小沛城,实则他才是“刘备”最为痛恨的人。也正是在此时,刘备誓杀吕布的念头已动,因此才有了后来“刘备”暗中结盟曹操的举动;直白点说,刘备明知“徐州”不可复得,但就是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利用曹操置吕布于死地。

当然,这中间还有吕布“辕门射戟”救刘备的一段插曲,可说来说去,这种所谓的恩情不过是时势所造;严格的说,这种“恩情”其实是对刘备另一种形式的侮辱;其实除了“吕布”之外,以后东吴杀关羽占了半个“荆襄”,刘备宁可倾全国之兵与孙权拼命。此时刘备对“吕布”的恨和以后对东吴的恨其实是一个性质;只不过此时刘备实力不足而已,但“杀吕布”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因此,刘备宁可将“徐州”送给曹操,也一定要置吕布于死地;当然,这只是刘备与吕布之间的恩怨,“吕布非死不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曹操”这里。先说“曹操”本性爱才不假,但在三国时代他也是一位颇具谋略的“军事家”,这样的一方雄主怎会只看重“吕布”的勇武?事实也多次证明,无论是“丁原之死”、“董卓之死”还是以后对待刘备,这些都足以反映出“吕布”贪狼本性;这时候“吕布”说助曹操夺取天下,不过是乞怜保命而已,难道雄才大略的“曹操”会真的不知道?

其实“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重点不在是否杀“吕布”,真正目的不过是试探“刘备”其心;如果此时“刘备”真的让曹操招降吕布,那么结果很有可能连他的性命也保不住。理由很简单,“曹操”明白吕布不死日后必成祸患,刘备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但是如果刘备再劝“曹操”招降吕布,很明显“刘备”是想故意给曹操制造麻烦。

说白了,刘备想利用“吕布”来给曹操制造麻烦,这就说明曹刘两人有着本质上的敌对基础;此时“刘备”弱小,曹操怎会不趁机将他与吕布一起斩杀,以除后患呢?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huobi) | 火币全球站官网入口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