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柬埔寨王宫事务部9月24日发布通告称,最受柬埔寨民众尊敬、爱戴的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王太后陛下已年过花甲,目前正在北京的医院接受悉心治疗。...
2025-09-25 4
据人民网消息,1967年6月17日,中国西部戈壁滩上,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瞬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就在这一刻的背后,却有一个人默默注视着这场震撼人心的壮举,他的名字叫于敏。那时没人知道,这位温和的物理学家正是这颗氢弹的主要设计者。1926年,于敏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和许多科学家不同,于敏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家里条件虽然一般,但挡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望。
于敏(资料图)
于敏1944年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就读,但他更向往基础科学探索。出于对理论物理的热爱,他于1946年主动申请转入理学院物理系,将主攻方向锁定为理论物理。在北大理学院期间,他的学术天赋充分展现:当时北大采取匿名学号制公布成绩,每逢期末图书馆外张贴的成绩榜上,1234013号始终高居榜首。这一现象成为校园传奇,师生们渐渐知道这位神秘的1234013号正是于敏。1949年,他以88.46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北大物理系毕业考核桂冠。
1961年的中国,原子弹尚未爆炸,氢弹研究更是“一张白纸”。没有苏联专家,没有国外资料,甚至没有计算机——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95%的时间要留给原子弹计算。于敏带着团队蜗居在计算所的地下室,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着数以万计的公式。他发明“粗估”法,将复杂计算拆解为可操作的模块;他总结“九次运算”规律,在繁复的数字迷宫中寻找突破口。1965年秋,上海华东计算所的机房里,38岁的于敏突然拍案而起:“我们抓住‘牛鼻子’了!”
1967年,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整个国家为之欢呼雀跃,对于于敏而言,这一时刻并没有带来任何的荣耀。直到1988年,随着氢弹项目的一部分解密,于敏才被公众所知晓。尽管国家对他的贡献给予了最高的荣誉和奖章,他依旧保持低调,始终坚持自己“为国家服务”的信念。对于他来说,能够为国家贡献力量,就是最大的荣誉。“氢弹之父”这个称号,外界为他所赋予,但他从未主动接受过。他的谦逊和低调,使得这一称号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社会对他贡献的认可。
展开全文
于敏(资料图)
1986年的某个深夜,60岁的于敏在病房里写下《关于加快核试验进程的建议书》。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中,他预见十年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降临:"现在不做,就永远失去验证数据的机会。"这份用生命写就的报告,最终为国家争取到至关重要的十年窗口期。当1996年条约签署时,中国已完成全部关键核试验,工程院院士胡思得感慨:"这份战略眼光,不亚于当年突破氢弹技术。"在隐姓埋名的岁月里,于敏创造了太多"不可言说"的奇迹。
于敏构型是我国“两弹元勋”于敏院士独创的一种氢弹构型,正是这种氢弹构型使我们在氢弹研制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过程。注意,于敏构型说法只存在于部分网站论坛中,由于氢弹技术绝对保密性,截止到2015年11月,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有所谓“于敏构型”存在,也没有资料证明“于敏构型”与所谓美国“T-U(泰勒·乌拉姆)构型“有任何不同之处。并且官方也没有承认过于敏构型。
于敏(资料图)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仅用32个月,创造了世界奇迹。 于敏的一生,是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一生。耄耋之年,他感慨自己亏欠了妻儿,却无怨无悔。 他说:“一个现代化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于敏,这位“中国氢弹之父”,用一生诠释了家国大义。2019年,于敏走完了93年的人生。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意做中国的科学家,为国家的强大再算一辈子公式。”
相关文章
本报讯 柬埔寨王宫事务部9月24日发布通告称,最受柬埔寨民众尊敬、爱戴的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王太后陛下已年过花甲,目前正在北京的医院接受悉心治疗。...
2025-09-25 4
自从特鲁多政府在美国的怂恿下,对中国产电动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以来,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就如同滑下了拼命向下的轨道。中国这一举动无疑是给加拿大...
2025-09-25 4
据报道,近年来的中美博弈已不仅仅体现在贸易战、科技封锁和军事对抗等领域,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较量同样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连续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特别...
2025-09-25 4
近日,四川成都一自行车车迷赛中发生选手集体摔车事故,一名年轻男选手疑似膝盖伤情严重,被传“膝盖骨没了”,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日前,成都市体育局回应新黄河...
2025-09-25 3
【环球网快讯】据《以色列时报》25日最新消息,以色列军方宣布,一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在加沙城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狙击手袭击身亡。 报道称,...
2025-09-25 5
花费不菲入住五星级酒店 半夜却无奈躲在阳台 究竟发生了什么? 近日 30岁的孙先生反映 夫妻俩入住上海星河湾酒店后 自己眼角膜受伤,视物不清 妻子肺部...
2025-09-25 3
每经编辑|何小桃 据新黄河9月24日报道,记者近日获悉,浙江省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9月13日晚曾发生一起地铁列车撞上保洁员致多人伤亡的安全事故。 多名...
2025-09-25 3
资料图:上海绿捷 本文综合上观新闻、正观新闻、采招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昨天(9月23日)深夜,针对公众关注的“臭味学生餐”事件,上海官方发布通报称...
2025-09-25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