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pro官网下载文章正文

朝代更迭频繁、货币标准不统一,聊聊魏晋南北朝的货币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2年07月22日 08:47 100 Connor

魏晋南北朝的货币历史,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魏晋南北朝的货币因其种类繁多、币制混乱、流通倒流等显著特点,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流通秩序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在破坏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不合时宜,导致了整个朝代的货币制度混乱,在实物货币流通兴盛下,揭开了“中古自然经济”的序幕。

1·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370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大统一的政治局面被打破。随着朝代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断,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深化,士庶阶层关系日渐复杂,民族关系进一步恶化。社会各种矛盾尖锐突出,错综复杂。

这一时期的国家从分裂复归到统一,民族关系由对立纷争走向融合发展,各种制度和思想文化在碰撞摩擦下,自“胡风国俗,杂乱相糅”的形式,形成了胡汉交融、南北会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经济发展和中央集权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得以实现,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有所缓解。粗狂豪爽的北方民族与生机勃勃的南方经济兼容汇通,为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社会昌盛、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全文

2·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正常情况下,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成正比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三次大战乱造成了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的现象。

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后,北方的小农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同时进入恢复阶段。南方承袭两汉以来的发展趋势,三吴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新生的经济中心。

尤其是海南凭借其地理优势和政治优势,成为新兴的对外贸易中心,一时之间海南成为贪官污吏相互争逐的肥缺。

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繁荣。商税成为封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使地主土地制的租佃制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地主庄园的经济作物不断流向市场,与市场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北方农业领域经济发达。

3·货币流通形式

这一时期的商品货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之一。建安九年,曹操消灭了袁氏势力后,将两汉时期以征收货币为主的赋税,改为全部以实物的形式征收,推翻了两汉实行将近400年的赋税制度。

文帝曹丕在黄初二年,废除了汉武帝建立的全国通用的五铢钱,诏令民间以古帛代替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古帛代替货币使用,具备了价格尺度的功能。

这两次的变革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曹操对货币的改革使田租户调制发展迅速,直至两税法实施,在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了将近6个世纪。

文帝废钱不过五六个年头,到太和元年明帝曹在又恢复了五铢钱,在此期间封建政府也铸造了货币用来流通,但是并没有改变货币、古帛杂用的社会状况。

1·货币与政权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经过三四百年的朝代更迭,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各种制度在动荡混乱的政治环境下无法正常运行。经济发展在政权混乱的干扰下,货币制度的推行受到严重影响。市场流通中出现了大量的劣币,劣币的流通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市场环境。

长期战乱导致的经济混乱,生产力下降,朝政频繁更迭,使得五铢钱货币体制在商品经济流通中逐渐走向消亡。造成半个世纪不铸钱币的历史现象的发生。在货币紧缺的情况下,劣币迅速出现并流通于市场。为了限制劣币的流通,实物货币成为这一时期长时间使用的交易货币。

2·劣币流通造成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货币制度体系进行了统一的改革,通过对铸币的重量统一,规范货币形式,展现货币的流通价值。但是在那时劣币已经在市面小范围流通,虽然没有干扰市场的流通,但是对后期的货币流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到了汉代政府允许民间铸币,各种不同规格的货币流通于市,导致了货币的严重贬值和货币秩序的混乱。

汉武帝取消了民间铸币的权力,五铢钱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新钱的流通使得货币体系逐渐稳定。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货币体系遭到冲击,劣币由此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货币流通,遭到百姓强烈抵制,最终导致了金属货币在民间无法流通。

3·魏晋南北朝的劣币化

实物货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货币流通形式。人们通过盐、布帛、绢布等的实物交换进行经济上的往来,这种实物货币流通形式逐渐与金属货币分庭抗礼。

但是由于实物货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谷物掺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劣币化现象。

4·货币政治与经济

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关系如同一辆车子上的两个轮子,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货币体系的建立关系到国家经济体系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民间铸币使得金属货币开始大量的贬值,实物货币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货币流通形式贯穿其中。货币体系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的货币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一直处在分裂和混战之中,社会经济因连续的战乱而遭到严重的破坏。货币流通出现了重实物轻铸币的现象,随着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少,货币功能萎缩。

民间铸币及朝代更迭使得货币标准不统一,形制各异,减重普遍的现象。不同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下的货币流通出现不同的形式,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到了隋文帝继位建朝后,于581年统一了铸钱的标准,五铢钱被称为“五株”流通于市场经济中。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铸行五铢钱。

2·魏晋南北朝的货币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频繁更迭,战乱连年不断,政权林立短暂,从而在不同时期产生了很多形态各异的新式钱币。

在这一时期市场流通的主体货币是五铢钱。文帝铸造五铢钱的背景是由于曹魏初年社会经济疲软,曹操实行了实务经济政策。后来魏文帝恢复了汉朝制度,铸造五铢钱作为商品经济流通的主要形式。

五铢钱的特点是有的铸以横画或是竖画。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沿用,并且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发展。

魏晋南北朝由于经济发展迟缓,政局动荡,这一时期的铸币过程中为了省铜,五铢钱由一枚改为两枚,增加面额进行流通。劣币在此期间产生并流通于市面,有些五铢钱除了铸造粗劣,甚至出现了笔画不全的现象。

但是北魏时期的“永安五铢”和“太和五铢”却因为其质量上乘,工艺精细而被史称为“重如其文”。这与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的改革成功有一定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货币形式造成的影响

民间私自铸币、各朝代铸币标准不统一,造成了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市场货币减重盛行,私铸劣币扰乱市场秩序。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严重影响了货币的流通价值,货币制度的长期失败,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出现,又同时发生的双重困境。

货币制度的混乱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发生,加剧了实物货币的流通和盛行,并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也由此造成了西晋政权长达半个世纪不铸钱的社会现象,导致了“中古自然经济”的最终形成和发展。对后世隋唐及元明清的货币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货币的演变,实际上也是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政局与货币发展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商品经济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货币运行的内在规律。

以货币发展的历史的基本脉络,了解货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货币发行规律,推动货币发展史与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史记》陕西人民出版社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huobi) | 火币全球站官网入口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