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交易所文章正文

从秦汉货币发行,看货币对王朝有怎样的影响力

火币交易所 2022年07月18日 09:08 962 Connor

秦朝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车轨等。尤其在货币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作为流通货币,沿用汉朝。在此基础上汉朝进行改革,铸造了五铢钱。秦汉初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货币经济确立的重要时期,其货币的形态、构造、政策等对于秦汉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史、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秦朝货币改革的背景

1.秦始皇发行的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货币改革,在全国发行半两钱作为流通货币。用一根绳子从半两钱中间的方孔串连,一千枚半两钱穿一串,用来携带和储藏方便实用。由于私人铸钱并未禁止,一些不法商贩在铸币的过程中,将半两钱的重量减轻以此增加货币个数,市场上半两钱的数量急剧增加,造成了货币贬值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

秦朝由于半两钱事件的影响未能彻底解决,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秦15年灭亡后,汉初沿用了秦朝的货币制度。

2.货币改革与民间铸钱危机

秦朝时期民间私自铸币,造成的市场上流通的半两钱数量剧增,货币严重贬值引起民怨四起,导致各地的战乱频发。半两钱引发的风波,波及中央政权的稳定,最终导致了秦朝的亡国。

汉朝一直沿用秦朝的制度和法律等,因此货币流通制度也沿用秦朝制度,货币贬值的问题导致了市场经济萎缩,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全文

汉朝吕后发现半两钱的危机后,意识到货币贬值造成的危害,决定实行货币改革。吕后的货币改革做法是以八铢作为铸钱的标准重量,在减轻货币重量的同时,货币价值仍然以半两钱的价值在市面流通。

中央集团的官方铸币的重量规定为八铢时,民间铸钱相继模仿,导致民间私铸的货币重量甚至只有一株的重量,这些只有一株重量的铜铸币,薄如榆荚,被称为榆荚半两。这种货币改革并没有解决秦朝遗留下来的货币问题。

3.五铢钱与货币贬值的关系

汉武帝刘邦不但会打仗,更懂得经济与战争的关系。汉武帝意识到了榆荚半两对经济极其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严格的货币政策改革。

汉武帝在建元三年采取了恢复铜铸币的价值与法定重量的措施,发行三铢钱。建元五年,推行了“废三铢钱,行用半两钱”的制度。汉武元狩四年,新铸造三铢币的同时,造皮币和银币。汉武元狩五年进行了第四次货币改革,这次货币改革是以“废三铢、铸五铢”为主的改革。

五铢钱的改革中,汉武帝亲自参与货币改革,并深入新币制定,开创并发明了五铢钱。五铢钱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对形制等规格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加强了质量的监督,同时禁止民间私自铸钱。

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民间私自铸钱造成的市场混乱和经济危机,缓解了货币贬值的危机,稳定了市场经济,确保了税收的正常执行。

秦汉时期的货币结构

1.秦朝货币统一的背景

秦汉时期黄金、白银、布帛、谷物及铜钱等都曾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具有其合法性与事实性。其中铜钱和黄金一直以法定货币的身份存在于市面。

布帛作为法定货币的身份存在,仅仅在秦代通行。其余时间以事实货币的形式存在。尤其在东汉时期,布帛作为事实货币的地位更加的明显。白银作为法定货币只在武帝和王莽时期短暂使用。东汉中期后,其货币性质才逐渐增强。

谷物虽然不具有法定身份,但是在民间交易中作为媒介使用广泛。龟背珠宝基本不具有货币职能。不同的货币形态,构成了秦汉时期不同阶段货币体系的内容,并形成了一定的兑换关系。

2.秦汉货币构成

秦朝统一六国以前,各国不同形式的钱币只能在各自统辖范围内流通。当时流通的货币有刀币、铲币、环钱等,其具有流通范围小、流通速度慢等特点。秦始皇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并统一了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为我国后世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六国将黄金正式定为法定货币。并规定珠玉、龟贝银锡为器饰的宝藏,不能用作货币流通。而黄金则作为上等的货币流通。

汉武帝时期,黄金货币以马蹄金和麟趾金的铸造形式出现,黄金货币有了固定的形制,其流通范围几乎遍布全国。

汉代的黄金货币价值和秦朝一样,黄金货币上刻有“上”,以饼状为主,重量有一两的小金饼,也有一斤左右的。在每块黄金的底部都刻有斤、两、铢的重量。汉代黄金货币仍处于原始的称量货币阶段,根据交易需要可以随意剪割,分散使用。

3.秦汉五铢钱的发展

秦始皇废止了战国后期的六国旧币的流通,发行铜质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重量不统一、形状材质各异的杂乱现象。

五铢是中国古代一种古铜币,钱重量是五铢,面部刻有“五铢”的字样,因此称为五铢钱。五铢钱最早始于汉武帝元狩五年,一直沿用至隋朝,由于其形制大小不一,重量各异,至唐朝武德四年废止。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古钱币。

秦汉货币的管理

1.秦汉货币的铸造与流通管理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虽然统一发行了铜币作为流通的主要货币,并同时收回了铸币权。按照秦律,货币由国家中央机构统一发行。

汉朝初期,民间私铸货币仍然存在。秦朝民间私铸货币的隐患已凸显,但是并没有根除,吕后意识到民间私铸货币的危害性,及时对货币管理进行改革。颁布了《钱律》,货币铸造权由国家垄断。

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并由中央设立上林三官,由国家中央机构统一铸币、统一发行,正式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统一管理。这项政策对后世的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始皇时期,货币分两等,黄金货币为上等货币,铜铸的半两钱为下币。官方主要以这两种货币作为流通货币。普通老百姓非常重视国家法律对货币流通的要求,主要以铜币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为了保障货币的正常流通,在法律的保护与限制下,汉朝严禁私自销毁和铸造货币。由于政府对货币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市场流通中,汉朝的经济持续稳定,政府税收也得到一定的保障。秦汉货币改革加强了中央王朝与各个地方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克服了货币换算和使用的困难,消除了商品交换中存在的货币障碍。

其次,秦汉货币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增加了中央财政税收,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秦始皇构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统一历史传统。

2.秦汉货币的演变

秦汉建立中央国家集权之后,由于私人铸币广为盛行,货币归属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导致秦朝因为通货膨胀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危机。

汉朝沿用秦朝的制度,在意识到垄断货币铸造的重要性后,颁布法律对货币铸造及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货币从最初秦朝的半两钱沿用,到吕后铸造八铢钱抵制货币流通中存在的危机。但是由于八铢钱自身存在的缺陷,而难以改变当时的经济危机,至汉文帝时,铸造四铢钱,再到汉武帝亲自铸造了五铢钱,这场由货币更替频繁造成的时代动乱为此画上了句号。

五铢钱的问世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实现了国家中央集团对货币铸造权的统一管理。由秦汉货币演变的过程我们看到,货币的发行与管理对一个王朝的影响力,也认识到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总结

秦汉时期以重农抑商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确立了以封建地主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方式和发展方式。

但是随着不同时期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也随之改变。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改革,对当时的商品经济和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凸显出货币的发行对一个王朝命运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史记》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huobi) | 火币全球站官网入口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